注重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
为纪念建党90周年,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爱党爱国、奋发成才的热情,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成长成才。今年,我院继续响应省团委和校团委的号召,积极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在此次暑期调查过程中经历了一次有意义的、难忘的暑期“三下乡”之旅。
此次活动从8月11号至8月14日,为其4天,主要调查课题是环境问题对人民生活水平的影响以及倡导低碳生活。
这次暑期的调查活动是在郓城县潘渡镇进行的,我虽不是生长在这里,但是在这所工业相对发达的镇上有着七年的生活经历,有着一定的了解。这所小镇东临220国道,北临黄河,交通位置得天独厚,所以不同于其他乡镇的是这里的轻工业非常发达,随处可见各种中小型工厂,经济水平也先对发达。但是随着工业水平的发展,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显现出来,各个工厂生产所产生的污水、烟尘、废弃物等无不吞噬着人们往昔所热爱的环境。
我的调查显示,其中许多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例如,一些食品加工企业产生的污水有机物含量高。如果直接流入河流,很容易导致河流富营养化。其实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若在排污之前加上一套污水处理系统,既可以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还可以将所产生的底物作为肥料**,此一举两得的做法还是得到一部分企业的认可,并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环境污染问题。
此外空气污染也是一项重要的问题,每当看到丛丛林立的烟囱向天空吐着黑烟时,人们心中都是很矛盾,一方面是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是环境的加剧污染,人们总是无法在这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权衡,经过走访调查发现,这些黑色的煤烟都是由于煤炭燃烧不充分产生的,这样做既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又是对环境的严重污染,我经过查阅网络资料得知,这种“冒黑烟”的现象其实是可以经过专业的技术改造得到解决的,并且我还把查阅的资料交给一些企业的技术员,他们也都认同这样的改造,并且坦言要尽快改变现状,我非常高兴我的意见被采纳,并且很期待丛立的烟囱不在冒着黑烟的日子的到来。
当工业文明进入21世纪后,人类的物质欲望急速膨胀,对环境的索取与日益增加,这就造成了环境破坏日趋严重,资源趋于匮乏。现如今,提起环境问题,人们无不叹息和痛心,但是在具体的生活、生产中,真正能够做到自觉长久地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还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宣传和倡导,并且要以身作则。此外,我还认为我们应该做的是让全国人民树立起环保意识,特别是资源意识、环保意识和生存意识。
要让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与保护资源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业。我们不能抱着环保比我重要、比我不重要的态度,不能对环保有任何放松和担心。**部门对环境保护固然负有重要的责任,而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人对此更应承担了更为直接、更为具体的责任。
我认为,环境保护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减少浪费,另一方面是降低能耗,然而低耗能应该从低碳生活开始,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指生活生产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水、节油、节气,从这些点滴做起。
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在这里,我发出倡议:只要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实践‘低碳生活’,限制奢侈浪费,就能产生巨大的节碳效果。比如,根据季节变化,选择合适的衣服,买衣服时,最好是买棉质、亚麻和丝绸的衣服,不仅环保,而且还耐穿、优雅。
此外,棉衣的碳排放量比化纤衣少,多穿棉衣也是低碳生活的一部分。降低空调的使用频次,洗涤衣物时尽量手洗。生活中,尽量购买本地食品,减少食物加工及流通过程,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出外吃饭,尽量少用一次性筷子。
在住房方面,不需要一味的追求大房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户型,因为大的户型的用电用水是要多的,不要过度装修,这些都是可以减少碳排放的。出行时尽量选择步行或自行车短途出行,公交车长途出行,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频率。因此,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仅要保护环境,更要以身作则!
此次暑期的“三下乡”活动,不仅充实了我的暑期生活,更让我在活动中了解了国情,开阔了眼界。同时,也让我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我明白要想尽快地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就绝不能只埋头于书本之中,必须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统一起来,积极地投身于社会实践之中,开拓视野,认识社会,对自己有个清醒的定位,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正确地做人做事,学会战胜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使自己全面发展成为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