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随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三下乡队伍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在短短的五天时间里,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也有了很多感触。
周家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全村固定资产120万元,平均年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的村庄有一定程度的富裕。
74年来,周村长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尽心尽力,给村里带来了很多好处,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到周村长,村里所有的老人和年轻人都竖起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那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的柿子树,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融入村里后,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村里的治安状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于种植业,其中200亩果园收益可达每亩400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达到了每亩10000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木器厂,在村里投入生产,但不到3年,木器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与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学校不大。这是一间明亮的教室和一张残缺的桌子。与边远山区相比,能满足孩子们的需要。但与我从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学已有着天壤之别。从孩子们每天下课后都要把凳子搬回家的角度来看,学习环境不能用“好”来形容。
但孩子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他们几乎想要我们在5天之内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教给他们。
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想成为大学生和科学家,他们对未知的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但当我问他们是否会回来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
没有一个孩子说他会回到他的家乡。
“人才,教育”再次在我心中回荡。
一个朋友曾经给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省某重点中学一个贫困山村的学生。他学习很努力。他的床头有一句话鼓励他学习。只有九个字:别忘了!你是农村户口!!!
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中国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导致了教育观念上的极端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
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
几个大学生的名字只是虚幻的荣誉。人才仍然缺乏,生活仍然贫困。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于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爷的聊天当中,老人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考学去了城市,在谈到孙子时,老人很自豪的告诉我们,他的大孙子刚在一所省重点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后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
我问老人要不要让孙子回老家支持家乡建设。老人说:“村里太难出去了。你为什么回来。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上好日子!
“从周家村的生活水平来看,这个村应该属于富裕阶层。周家村的村民不想让孩子回来。我们可以想象其他贫困村的情况。
周家村之所以富裕,关键在于和韩国合作的200亩高效田,其实这对村里既是一笔客观的收入,又是一种劳动力的利用。韩国人出种子,出技术,村里出劳力,出土地,收获后,韩国人**所有果实和种子,付给村里的报酬只是收益中极少的一部分。此外,还规定村里不准留水果和种子,否则将受到严厉处罚。
这是对劳动力的一种欺骗,但我们的知识是掌握技术的关键。而我们为了这笔可观的收入,还必须甘受韩国人的这种技术欺骗,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
试想如果村里有这么一批农业知识相当丰富的人才,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韩国人的技术,从而为我们自己所用,那时所有的收益都将归我们自己所有。这个村子会比现在富裕得多!
孩子们渴望知识,村里也需要人才和技术。然而,一些客观现实改变了我们的教育观念,造成了人才流失。改革开放20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在周家村采访中,我们了解到80%的家庭将子女的教育费用作为未来几年最重要的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我们支持农村教育以不仅仅是财力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做人的真谛,需要适应时代发展和大局的理念。
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尽最大努力支持农村教育!
XX年2月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二)
20xx年x月5日上午,数学系40名学生在系党总支**、党总支副书记**以及团总支等几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历史文化明城、中原水城——睢县,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追忆党的光辉历程,以深刻体会******“****”伟大精神实质,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
首先,我们来到睢县党委、**,受到当地领导的热烈欢迎和接待,并举行了简短会议。在会议上,睢县宣传部曹部长作了重要讲话,介绍了睢县的总体概况,并分别谈了农业、工业、教育等各项事业运转情况及经济状况。睢县具有较多的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古迹,许多景点已成为旅游胜地,尤其是被誉为中原水城的北湖,已成为体育交流的平台。
在这里曾多次举办省、国家级大型体育运动,曹部长对我们寄予厚望说:青年充满朝气活力,青年富有豪情壮志,所以青年应珍惜把握这次机会,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敢于参与基层实践体验生活,用实际行动践行人生成长的难的机遇。
这句话使学生们深受鼓舞。
然后,我们去了睢杞战役烈士陵园,在雄伟宏大的睢杞战役英灵纪念碑前,我们进行了庄严肃穆的入党誓词宣誓,力争从思想上、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为时代发展的强头兵,精神文明的带头人,进而来缅怀已逝的英雄。随后,我们参观了睢杞战役展览馆。在评论员的带领下,我们了解了豫东战役的全过程。在睢杞战役中参战部队不怕疲劳、不怕**,英勇善战,抒写了一篇军民一致对敌的辉煌历史,涌现了一大批值得人民永远怀念的英勇将士,尤其是共和国第一将——粟裕,他无比的勇敢和智慧、敏锐的觉悟,无私的奉献,不仅点燃了我们的信念,也鼓舞了我们的士气,他们的英勇事迹将会影响着我们,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最后,我们到睢县城隍敬老院慰问演出,给他们带去了慰问礼品,带去了我们自编自演的诸多文艺节目。我们热心真情的表演,表达了我们最真挚的祝福;我们给老人收拾衣物、梳头、和他们唠家常,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我们诚心的关怀和问候,他们舒心的微笑让我们内心感到温暖。我们的青春带给他们无限的活力,我们温暖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温暖的爱。
离别时真是难舍难分,他们个个脸上那两行浑浊的热泪,将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牵挂,经历了这种场面,才深知人间真情是何等的难割难舍。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但了解了睢县的风土人情,更重要的是我们学到了许多人生感悟,丰富了我们的人生阅历,提高了我们认知社会的能力,教育了我们思索人生价值,增强了我们奉献爱心、播撒温暖,为社会公益事业献一份力量的信念。我们牢记了“八荣八耻”的内涵,把其具体要求体现在了学习和实践中,并用实际行动实践了******“****”的重要思想,顺应了党服务社会,走向农村的号召。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人生的成长和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