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和研究方案》课题结题报告

编辑:阿文时间:2020-06-26 10:28:06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和研究方案》课题结题报告,毛振静一课题的提出,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毛振静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导致了课堂教学与生活脱节,学生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不能体会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 研究背景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背景

1、时代背景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经济的竞争已经演变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已经演变为教育的竞争。教育创新与教学改革已成为永恒的主题。只有培养适应现代生活的实用型人才,才能成功地参与国际竞争。

2。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背景

(1) 数学教学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要努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于实际情境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是:以反映未来社会公民所必须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和现实生活中发展和掌握数学。(2) 传统数学教学的现状需要改变。

传统的数学教学与社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主要体现在:(1)目标上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达成,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2) 教材内容过于死板,忽视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有机结合。

(3) 学生学习活动表

1、 被动,缺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忽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和兴趣,忽视让学生活泼、主动地学习。(4) 在评价方面,多关注书本知识、计算和推理能力,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实践能力。

(2)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改革教学内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研究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使我们的数学内容是充满生活气息的,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

2、改革教学活动,解决“怎样教”的具体操作问题。传统的教学过程既枯燥又机械。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现成结论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活体验的活动过程,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3、改革教学评价,解决“为什么教”的目标导向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套科学的教学行为指导评价体系。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杜威的生命教育理论:

杜威是美国的教育思想家,他基于现代社会来讨论教育。 他认为教育是生命,教育是增长,教育是经验的转化。教师要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

2、活动建构的理论

卢梭是一位教育家,他认为教学应该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从各种活动中学习,并通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获得直接的体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原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活动内化的理论,和皮亚杰的认识建构理论都指出学生基本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集训结构的。

3、“生活教育”理论在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基于以上依据,我提出了如下的实验假设:通过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将其带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在课堂中实施教学生活化,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并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2、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国文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力求改进和突破。

3、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五、课题研究过程

1、 教学内容应以生活为导向。

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尤其在小学阶段,儿童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的时候,可以充分运用本班中男女生人数、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六年级有60名学生,其中男生33名,女生27名。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它还允许学生自由地编问题。学生会编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的题目。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2。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法应尽可能以生活为导向。

从教学方法上讲,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相关规律。教师要善于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程序,使学生能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

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就要鼓励他们大胆猜测,敢于质疑,自觉培养求异思维。另外,要特别注意对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发展自己。从教学手段看,要重视观察和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

我们要努力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增加现代教学氛围,让他们感受到现代科技成果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学生对几何图形很难区别,我们在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就可以先用投影片出示,平时见到的桌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3、应用生活化。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对于教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我们都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弥补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去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步测和目测”后,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量一下,体验步测和目测。这样,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实现了一种解题的乐趣。?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

关于平行四边形的教学特点,请说明:为什么把网格门做成平行四边形网格而不是三角形?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另外要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小孩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它不仅渗透到环保教育中,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4、作业布置生活化

五、研究成效

经过研究,总结出一些家庭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改进图书工作形式

传统的作业有其形式单调的不足,而且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也没有予以体现。为此,我们将传统的作业进行了改编,力求找出所学知识体系与生活的联系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各种贴近儿童生活,具有很强时代性、应用性的家庭作业。它不仅达到了作业实践的目的,而且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理念。

例如,在我今天要上的课中,书本练习是:寄到其他地方的信,你需要买80角的邮票。怎样付8角钱?

我的设计是:观察和记录超市里商品的**,这比一个更贵、更便宜。拿1元看看能买什么?

又是如何付钱的。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进行实践,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并有深刻的体会。

2。挖掘现实生活资源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是否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样的作业学生乐于接受,也完成得较好。

3、丰富作业形式

学生往往把家庭作业看成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这与学生对家庭作业缺乏兴趣、脱离现实生活、忽视灵活学习有关。因此,我们应该设计各种形式的家庭作业,以激发学生对家庭作业的兴趣。在低年级,我们认为我们可以使用这种作业形式。

(1)情境式作业

学生们对枯燥的工作感到厌烦。因此,我们可以为一些枯燥的作业创造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了《认钟表》后,让学生回家用学过的时间,来向爸爸妈妈叙述一下自己在学校的一天的具体安排,还可以回学校后向同学们说说爸爸妈妈一天工作的具体情况。

这样的作业,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有生活学习情境,让学生不仅了解自己的一天,学会合理安排自己一天的时间,又了解父母的一天,从而懂得体谅关心父母,比枯燥乏味的说教要来得“润物细无声”。